自学考试是合格性考试,书本上的知识点几乎没什么延伸。考生只要认真啃书,就考试内容而言就不难。
针对以下常见难点,我们总结了解决方案。
01院校和专业的选择。
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,提前半年拿到证书!学生可参考以下几点选择院校和专业。
(1)明确自己的需求。
如果是为了快速拿到证书,选择考试科目少、难度低的专业,如汉语言文学;
如果是考编考公,选择专业对口的;
如果是升职求职,选择市场需求大的专业,比如行政管理......
(2)考试科目的合理搭配。
①优先选择公共课等难度较小的科目。
②难搭配,必要时弃一保三。
③选择常见科目。
(3)注意免考科目。
免考与你的学历、专业和证书有关。学生可以在官网查看具体要求,避免反复学习备考。
(4)明确高校的要求。
早期理论知识、考试科目与高校关系不大,但后期实践课程、学位申请等与高校密切相关。
02难度分析及对策。
从考试知识的角度来看,自考并不难。但在备考期间,这三个问题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。
(1)信息复杂。
网上信息复杂,政策多变。名校停招、专业停考的现象时有发生,但如果在改革前报考,还是可以拿到毕业证的。
主要有两点:
①不时到官网查看消息。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,培养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。
②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。如果你不想担心这些琐事,你可以选择报名上课。教师经常掌握最新信息,相关变化也可以及时通知学生。
(2)备考时间。
自学考试最快取得证书约一年半,准备时间较长。大多数人需要考虑到学习和生活,很难坚持下去。此时,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,并严格执行。
(3)学习习惯。
外界诱惑太多,很难静下心来学习。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天养成的,每天改变一点就是进步。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,坚持很长一段时间,你会变得不同。
03学习建议。
自考考试科目基本在11-16门左右,一次最多报4门科目,快通过考试,一定要学会搭配科目。
首先,优先考虑自学考试次数少、难度小的科目。
比如第一次报考,建议优先考虑公共课,比如英语、马克思、现代史。这三门学科难度低,通过率高,每个专业都必须参加考试。如果紧急换专业,那公共课考试不会受到影响。
其次,要控制报考科目的数量,不要急于求成。
必要时可以遵循弃一保三的原则,避免复习时间短导致多科成绩不理想。
同时,我们需要注意一件事——不同科目的考试时间冲突。例如,一些科目安排在同一时间点,复习,考试只能选一门。建议大家提前去各地区教育考试院官网查看考试安排,规划考试时间。
把考试科目搭配好,你至少可以提前一年拿到考试,毕业拿到证书!